消除“环京津贫困带”成为日前闭幕的河北两会上的热点话题,河北省民盟在《关于消除“环京津贫困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以下简称《提案》)中提出,应该让生态型产业享受税收优惠,建立长期生态补偿制度,引导金融企业加大对贫穷的地方的主导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重点项目和扶贫开发的信贷支持,消除“环京津贫困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32个贫困县、 8.3 万平方公里、 3798 个行政村、272.6 万人口,这些数字为人们勾勒出了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带”。那里的人们,人均年收入不足625元。
谈到“环京津贫困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提案》认为,首先是那里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仅土壤风蚀沙化严重,水土流失情况也很严重,极易遭受人为破坏并且难以得到恢复。
北京和天津作为中国重要的两大直辖市,在其发展过程中,河北省为其无条件提供着全方位服务。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环京津贫困带”由于地处京津的上风上水,自然担负起减少京津风沙,提供充足、清洁水源的责任。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这一地区资源开发和工农业生产的限制,逐步的提升水源保护标准。而且,近年来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要求区域内大范围的封山育林, 客观上造成了区域畜牧业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提高,使得当地农民原来赖以增收的畜牧业严重滑坡。
《提案》认为,按照河北省的发展规划,地处贫困带的张承地区将以发展绿色农业为主导方向,以成为京津绿色蔬菜、果品提供中心为目标。但是,多年来“环京津贫困带”产业体系调整缓慢,区域产业仍侧重发展资源依赖性较强的能源、冶金等行业,这不仅加剧了地区矿产资源的争夺,极度影响京津地区钢铁、石化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着京津地区农产品消费的扩大和升级。
“环京津贫困带”还将威胁京津的生态安全。在北京,给予农民的生态补助金是每亩1000元~3000元,而河北每亩只有50元。长期的资金匮乏,致使生态环境的改善举步维艰。首都北京多次出现供水危机和应急调水,强沙尘暴天气的增多,与“环京津贫困带”的贫困性生态问题有直接关系。
河北省民盟建议尽快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环京津贫困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案》建议,各种直接用省财政投资或用各类政策性贷款、国际金融组织低息贷款、外国政府贷款的生态型项目,应有特殊的比例安排在“环京津贫困带”。省政府也要优先在该区域安排一些骨干性技术项目,并在项目审批权、地方配套资金比例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同时,降低该地区与农牧业产品相关的增值税税率,对生态型产业在一定年限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进口自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专门规定对参与“环京津贫困带”地区发展相关的所有经济活动,包括创办工业和第三产业,制定系列税收优惠措施。引导金融企业加大对贫穷的地方的主导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重点项目和扶贫开发的信贷支持。
《提案》建议,在吸引高素质人才方面,应该成立“环京津贫困带”教育人力资源基金作为正常教育经费的补充,以及采取补贴等措施鼓励京津、河北其他相对较发达地区的高素质人员向环京津贫穷的地方迁移。同时,在农产品质量、民工技术资格等领域,实现与周边地区的相互认证,消除环京津贫困带的劳动力流动障碍。
《提案》认为,要加大该地区生态环境整治与投入力度,把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作为河北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容在财政预算内体现,同时整合区域目前现有各类补助资金,建立一套合理的机制,每年定向对该地区进行财政支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途径,对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进行适当的补偿,尽快制定补偿的科学标准,将临时性的补偿方法发展成为长期稳定的制度。
,九州酷游娱乐首页